将创意灵感转变为现实的人被称之为“创客”(Maker)——这是对一群不以营利为目的,有着、实践、探索、分享特质,自由、开放、民主、合作精神,基于强烈的兴趣、相信一切皆有可能且不畏艰难勇于突破的创意者、设计者和实施者的总称。追根溯源,创客教育理应是符合创客精神和教育规律的一种教育形式,于教育之中传播自由、开放、民主、合作的精神,、实践、探索、分享的理念,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创客特质的人。
校园创客空间不是额外的教育,也不是附加的课程。校园创客空间不是孤立于知识教育之外的,其不仅基于知识而且着眼于知识深化、创造,并非额外的教育。校园创客空间注重知识教育目的、知识内容结构乃至教师角色等方面的调整,不只是技术性问题,更是教育思想的变革,非附加创客教育课程所能及。创客教育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,致力于将学生从知识的奴隶变为知识的主人;注重具有知、情、意、行等能力的全人的培养,在知识的应用中深化、内化知识,更加注重知识的创造。
随着创客实验室从社会逐步延伸至校园,创客实验室与创客空间的定位有所不同。对于学校教育而言,创客实验室的价值在于创意的成型与商业化,其重点是创造一个环境培育学生的创客思维,追求的不是一个思想结果,而是一个思维过程。因此,学校创办一个符合学校教育需求的创客实验室,去照搬现在商业社会的创客模式并不合适。校园创客实验室主要定位的主题偏向智能机器人、Arduino、3D打印、手工制作、激光切割等。